行动道路(业力瑜伽)

1. 行动道路(Karmayoga)的介绍

“行动道路 或 业力瑜伽”(Karmayoga)通常让人联想起社工、慈善工作者和义工们。然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社工和义工们都是在情感层次或为宣传或为建立名誉而进行慈善工作。这一切不能构成行动道路或业力瑜伽(Karmayoga)的真正意义。

有些人认为每天安分地进行日常职责或正确和诚实地把工作做好就是行动之道的修行。可是,这也是不正确的,做的这一切都不能转化为灵性成长。

那么,怎么才算是行动道路(Karmayoga)呢?

2. 一些基本概念

在我们进入有关行动道路(Karmayoga)的细节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2.1 业力法则或因果报应律(Karma)

按照灵性科学,我们的每个行动或行为都会产生一个结果。这个结果(业力)呈现的方式是功和过,决定于采取的行为是积极(善业)或负面(恶业),也同时受与事发人之间的业力帐户影响。

  • 功结果给予我们快乐,过失结果使我们不愉快,这些与我们的积极或负面行为的强度成正比。
  • 没有人能逃避自己行为所结成的果(业力)。
  • 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的结果在这一世没被抵消(而这种情况经常发生),那我们必须再投世为人来经历累积的这一切。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得等待人世间 (Bhūlok) 的状况适于我们应经历这一些结果(业力)。那也是直到我们必须完成业力帐户的对象也同时在人世间,而且人世间的情势也必要适合我们该经历的生活。比如说,如果我们累计的恶业造成我们应遭受许多困难,那我们必须等到人世间有着整体艰辛的时期才能投世做人。
  • 正义(Dharma)应达成三个任务: 1. 把社会制度保持在卓越的壮况 2. 给所有生物带来世俗进展,和 3.同时引发灵性领域进步。

    一个人不想经历恶业的后果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为什么一个人不要善业的成果呢?我们不应该渴望善业的成果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在享用成果的过程中无论是在今世或来世,我们持续地创造新的善业或恶业。如此,与其他人之间的业力帐户会把我们困在无尽的生与死循环。在人世间的现今情势,当正义(Dharma) 已经减弱,我们出世时的恶业程度和在人生过程中创造新的恶业可能性都非常高。因此,在灵性水平一般的人的生活会较多痛苦少快乐。因此,我们被卷入永恒的不快乐的旋涡里,相对的,快乐的期间短少也没那么强烈。

2.2 克力亚(KriyaKruti,释:行动)

克力亚(Kriya)是我们那些不造成善恶业力的行动或行为。一般来说,这是我们无心和非自愿的举动,就像眨眼睛、打喷嚏、等等。^顶部

2.3 业力(Karma

‘业力(Karma)’ 按照字面的意思是有着动机或意图的行动或行为。然而,请注意‘行动’或‘行为’不只限于肢体动作,像是行走、言语、微笑、等等,也包含五感官、五运动器官、心智和智力。从灵性角度,业力指的是创造善恶业的行动和行为。然而,就连没有意图的行为,例如、走在路上时无意地碰撞到一个人,如碰撞造成他承受轻微的伤势,我们将造了恶业。但是,程度上80% 的恶业取决于其意图。
(请注意在这里使用的‘业力(Karma)’与命运中的‘因果(Karma)’并非同义词。)

2.4 无为而做Akarma-karma,释:无意图不造业力的行动)

  • 这个境界是在行动之道,灵性成长的巅峰,也是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 这种情况,只有灵性进化到超越80% 灵性水平的人才能做到。然而,行动举止能达到无记业行动(Akarma-karma)的过程是在80% 灵性水平开始直到到达100% 灵性水平才成为绝对性的。
  • 在这境界,就连自愿或故意的行为,如帮助他人,也在‘克力亚‘(Kriya)的层次上发生。
  • 一些无记业行动(Akarma-karma)的例子,如灵性进化之人与神完全连通时做的行为或举动。在这个境界中,因为他们已经放弃所有躯体的意识(指的是超越所有躯体意识,即肉体、心智体、因果体和超因果体),他们的行为举动产生的结果不属于他们。
  • 另外,因为这些在灵性上高度进化的人已经与神融合,透过他们所发生的行为只是按造神的意愿而发生。因此,他们全部的行动基本上是非记业行动。
  • 实现这个境界或层次的重要性是,此后这个人从行动的结果造成的限制中被释放得以解脱。
  • 随着在这个高灵性水平的人们不再认同五感管、心智和智力,他们不只不创造善或恶业,他们脱离各人的整个命运和累积业帐(sanchit ,释:所累积的业力帐户)。因此,他们从生与死的循环中解脱。

3. 行动道路的定义

行动道路提供以下的指导:

  • 我们为什么做出行动或行为?
  • 麻雅 (Māyā)或大假象指的是被创造的宇宙。麻雅 (Māyā)可以被理解为非凡宇宙中双重性的感知,一个缺乏现实的透镜添加了幻象叠加在唯一绝对真相(Brahman)之上。

    为何行动或行为限制或困绑我们?

  • 要如何做才不被行动或行为的结果困住?
  • 哪些举动或行为能让我们从大假象(麻雅 – Māyā)的限制中解脱?
  • 即使达到大解放的境界后,还有着躯体的灵魂 (Jīvanmukta) ,持续行动有何重要性?

4. 行动修行之道的其他定义

  • 采取的行动或行为,应该产生帮助灵性成长或大解放或实现神的结果。
  • 采取的行动或行为,就连所谓的物质或世俗的行动,不会在心智中创造新的印象,从而把我们从这些印象的困绑中释放。
  • 采取的行动或行为,是根据正义(Dharma),不对行动或行为造成的结果有任何的依恋或有所期望。
  • 采取的行动或行为,清晰的实验着‘施行或成事的不是自己而是主导宇宙的力量或是神,即无‘是我做的心态’。简单来说,‘是我做的’的意思就是觉得自己在行动做事,而不是神在成事。

(一个人可能以为放弃‘是我做’的心态会导致不付责任的品行或缺乏努力。然而,我们必须明白行动道路建议的是:我们要掌控一切努力和行动,但对于其结果,是视为完全不在我们能掌控的范围内。)

5. 对进行其他修行道路的求知者的益处

就连在进行其他修行之道的求知者们,如冥想之道或奉献之道等,如果使用行动道路的修行补充自己的平常进行的灵性修练,也能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