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灵性原理而做灵修

前言

根据灵性原则而做灵修导致了更迅速的灵性成长,而灵性成长就是一位神之求知者的目标。一个这样的灵修道路之一就是灵性大师恩赐之道(Gurukrupāyoga)

灵性大师恩赐之道是当今时代中 (被称为冲突时代(Kaliyug)) 所建议的灵修。这是因为它所教导的灵修是根据灵性的6项基本原则

根据灵性大师恩赐之道而做灵修等于根据灵性原理而做灵修。原因如下。

1. 灵性大师恩赐之道不是宗派性灵修 (所有求知者都做一种类型的灵修),而是基于灵性的一个原则 – ‘ 通往神的道路跟人数一样多

一个 教派 是一群觉得自己通往神的道路是最好又唯一的道路的人。然而,正如一种药物无法治愈患有不同疾病的人,同样的,适合不同的人的灵修也不同。在一个教派中,同样的灵修都被建议给每个信徒。因此,宗派性的灵修违背了灵性的一个基本原则,也就是 通往神的道路跟人数一样多 。一个教派里的一个信徒才知晓和认知一种道路。他活在错误的印象中,觉得自己的道路是至高无上的和唯一达到神的方法。灵修的的主要目标是消灭自我,但在跟随宗派性灵修之信徒的情况下,情况却恰恰相反。

2. 把所有的日常活动都当作灵修

这意味着日常生活的灵性化。所做的每件事以及背后的想法都是以灵修的态度而做到。因此,我们在每件事中都可以观察到神。每一项活动都变成了以神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原来关注点是自己而它就被转移到神。

我们对进行每项活动的态度都是基于自己之前进行类似活动的习惯和之前的经验。所以呢,我们就会以某种方式执行这些活动,而且对结果会以某种方式做出反应。

例如,在绿色市场购买鲜花时,我们通常是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品种来购买鲜花。一种让这个事情变得以神为中心的努力就是:我们可以在心中祈祷和问神,祂今天想要我们买哪种花。

或者说,假设我们刚刚把厨房地板拖完,而一位家人突然想喝一杯牛奶。我们可以不要生气 (就是我们非常努力而现在有人要搞坏我们努力的成果),而我们可以尝试感知到神就在他们的位置、和蔼可亲地给他们喝一杯牛奶而擦掉新的脚印。

3. 灵性大师恩赐之道会教导我们,在做每件事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把它作为我们的责任

当每一项活动都作为了我们的责任时,我们不会期望任何成果。因为没有 我是做者 的心态,所以我们对事件的结果也没有期望。

‘我是做者’ 指的是把每件事或想法归功于自己。当 ‘我是做者 的心态存在的时候,这里也存在自我。一位真正的求知者会放弃所有 ‘我是做者 的心态,并怀着 所有事情都是神做到的 的态度。

我们应该在做每件事的时候,都试着为了培养出对神的信念而做。

比如说,如果不速之客来到家里,在真诚地给他们可提供的东西之后,我们可以尝试把结果交给神。这会防止我们对事件的结果产生焦虑,并建立一种信念,就是神会带来对我们最好的成果。

或者说,假设我们的一位朋友陷入经济困境而向我们寻求建议。如果他在执行我们的建议后就摆脱了这些麻烦,我们可以将这件好事归功于神,而不是自己。

如果一个情况没按照我们的意愿而发生,例如我们到处找丢失的耳环,但无法找到它。此时,我们可以学习把我们努力的结果交给神。我们可以记住,只有我们的付出掌握在手中,而最后的结果则不是。

我们想要情况按照我们的期望 (自我的一种呈现) 而发生的一些例子包括:在做一个有关灵性的讲座后,没有成功让求知者们有兴趣参加共修 (伴随绝对真理),或是我们的家人没有开始做灵修、等。

4. 每一个行为都是以领悟到神为目标

当我们做每件事都是为了领悟到神的时候,我是做者 的态度是被献出的,而“神是执行者,唯有祂是通过我们来做一切事情”之原则被铭刻在求知者的潜意识中。

很多对侍奉(satseva)心怀热忱的求知者会体验到的是,一个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会比预期发生地更加完美和在更短的时间内。例如,两位求知者通常会需要15分钟来布置大厅以进行共修。有一次,由于较前的活动晚一点结束,求知者们只有7到8 分钟的时间,但在祈祷和对神的屈服下,安排都准时完成了。这种灵性经历会帮助每一位参与者意识到,即使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对无所不能的神来说这是可能的。一旦这种认识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中,我是做者 的态度可以被放下和被交给神。

5. 总结 – 按照灵性原理来做灵修才富有成效

灵性大师恩赐之道会教导我们如何按照灵性原理而进行灵修。通过试着遵守以上的原则,我们能学习如何将每一个行为作为自己的灵修。因此,我们做的每件事都可以用于实现灵性成长之目标。